星期五, 七月 03, 2009

消费者并不是无辜的

消费者并不是无辜的

 

佚  名

本文选自梁从诫、梁晓燕主编《为无告的大自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我正在看一本有意思的书,叫做《技术与环境》。这不是一本哲学著作,而是一批硬科学家的文集,讲为什么技术进步离不开认真的环境保护,而且还必须对后者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本书认为,和一般的看法相反,工业并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罪人,消费所带来的污染物一点也不比生产所带来的少。对于这一点,我从来就是深信不疑的。消费者并不是无辜的。至少在像美国这样的消费文化中,消费者无止境的欲望和需求正是经济的原动力。 因此,每一个人,只要在消费,在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中,就少不了他/她的一份。正因为这样,我每天都觉得自己被淹没、被窒息在如此一种氛围中,它不仅不能正视现代生活中的这个事实,而且,更恶劣的是,即使它承认了这个事实,也总是带着一种不屑的态度,特别是在哲学领域里。那些搞传统分析哲学的人总是用嘲讽和轻蔑的态度对待实用伦理学,而以哲学不食人间烟火为荣。当然,研究人的心性、语言和形而上学是有趣的。但我们怎么能对人类的疾苦漠不关心呢?

    人们怎么能假装认为世上一切都平安无事,我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从形而上的层面上去理解现实和存在呢?

    我并不反对别人去研究形而上学或别的学问,但我的确受不了有些人――特别是哲学学生――对实用哲学的轻视。好像背离了哲学论辩中传统的含混晦涩,而敢于接触外面真实世界的人,就不是,或没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哲学家;或者这种研究就干脆算不上真正的哲学。

    然而这就是目前我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实。 我对我的某些同事所表现出的冷漠极其失望。我认识到,虽然我们都对这个被称为哲学的东西感兴趣,但彼此却极少共同之处。我知道自己的根基并且会抓住它不放。 我总要想办法使自己保持现状并持之以恒。 这就是说,我书念得越多、越成熟,就越要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 我是大地母亲的女儿,是我为之感到自豪的文化的女儿。

    我不会,也拒绝使自己成为这样一种教育体系的最终产品,这种教育体系就是为了要使一个人的自我ego)膨胀,使之有各种理由来征服别人、征服自然。……

只有我感到悲伤

    ……不管我到哪儿,我都看见那么多的东西。那么多吃的、那么多的纸制品、那么多的长明灯、那么多的汽车,等等,什么东西都是那么多。我的心在痛,我完全、彻底地厌恶我所见到的这一切。每一只塞满了一次性塑料匙子、叉子、杯子以及各式各样一次性用具的垃圾袋,也许就相当于一个非洲家庭全年所消耗的能!这当然只是一种猜测,问题在于人们视有用的变成无用的为天经地义。

    每天我走过那些咖啡馆,都看见人们在里面惬意地吃着他们的汉堡包、喝着他们的汽水,悠闲地聊着天。他们对自己所占有的一切十分满意。吃完后,他们习惯地擦擦嘴、站起来,走向垃圾箱,心不在焉地把自己的托盘——上面是那些塑料杯啊、塑料餐具啊、餐巾纸啊什么的,也许还有剩下的食物——往里一倒。此时此刻,在我心里浮现的却是世界上那些为了能弄到得以活命的一点热量而苦苦挣扎的人们。他们唯恐失去自己仅有的几件食具,小心翼翼地保护和照料着他们所拥有的每一件用品,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用途和使用寿命;他们执意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浪费是一种罪恶,而勤俭是美德;他们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直接参与生产自己的用具。

    我的心在痛,而我感到那样地无助、无力和孤独。街上到处扔着可能被匮乏者视为有用和值钱的东西。塑料杯随风飞舞,为它们可悲的命运而泣。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仅仅是为了给一个人的不相干的五分钟提供一点方便,然后就被扔掉了。没有人同情它们、关心它们和尊重它们。

    被浪费的食物完全可以用来养活那些饥饿的人们——那些每当有一次吃的机会都会被当成对生命的一次可悲的庆祝的人们,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了任何社会与心理功能,而仅仅剩下了为了维持一个活的有机体的最基本的生物功能。这里有这么多的招待会和各式各样的聚会。每一次,吃的东西(有时被称之为提神品)吸引了更多的参加者,使主人显得更周到、更慷慨,有助于使本来可能有些紧张的气氛更缓和,让人们神经放松、情绪不再低沉。于是宾主皆大欢喜。

    ——要不要再来一块点心?

    ——要不再来杯橙汁? 哦,我忘了把杯子放在哪里了。没关系,再拿一个吧。

——我吃不下了。

哦,没关系,就剩在那里吧。

    大家都很快乐,很满足。只有我自己感到悲伤。……

一滴水的责任

    ……我很高兴你喜欢我两周前写的那篇短文。但这不仅仅是一种抱怨,而是绝望和悲观。每一滴水都是不重要无意义的。但大洋无非是无数不重要无意义的水滴的集合。不错,每个人在能源消费总额中的贡献不过是一滴水,但也正因其如此,每个人对于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都有着一份责任。不错,每个人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方面的贡献不过是一滴水,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参与都有其意义。由于人类集合行为的性质,也由于一个简单的形而上学的真理:个别的、微不足道的部分可以形成非常非常巨大的整体,所以,不论是指责还是表扬,都应当不分地域和年代地针对整个人类(但不应是均等的)。说什么环境危机不是我的错,既荒谬也不诚实;同样,说什么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个人无能为力,也是既荒谬又不真诚的。更加虚伪的是,以个人生活方式的惰性或所谓的正确性,或所谓因袭而来的需求,为自己不采取行动辩解,是十足的屁话!

    这就是我绝望和悲观的原因。

    美国以自由原则为立国之本。这是个社会原则、政治原则,也是人性原则。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他或她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除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外,人们用不着再去为之辩护。要求美国人改变其生活方式,无异于侵犯他们的人权。至少几乎是如此。我们可以期待他们自己觉悟,从而自愿改变其生活方式。但这要等很久很久,也许永远也等不到。

 

(电子邮件 1999年3月 发自美国威斯康新大学密尔沃基校园 原文为英文)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