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俐:人如其所读——写在世界图书日
读过许多有力的文字,还是被一些词句所震撼。“人如其所读(Man is what he read)”,读到英文版塞缪尔·斯迈尔斯《自助》中的这句话,楞了半天,心里想了很多。“我是谁”——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原来是可以这样解释的:“我 是我所读”。原来,读书是这么庄严的一件事情。读书的过程,就是再造生命的过程。那么,仔细回想一下,我曾读过什么?沉浸于什么样的书籍?这些读物,符合 我做人的愿望吗?莫非我的愿望,就是凭借读物所生发?而今后,展读之际该做怎样的选择?要知道,那可是要过怎样生活的选择!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中国老百性说“吃什么补什么”,选择了什么样的“文字食物”,就决定了你有可能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阅读,不仅是一种 “知识哺乳”的过程,也是一种锻炼思维的运动,是智力体操、神经按摩,更是心灵抚慰。我们精神的生命,随阅读而成长,随阅读量的增加而丰盈。清晨,因朗朗 的读书声而美丽;黄昏,因腋下的一本书而温柔;夜晚,因“枕边人”的喃喃细语而迷人。翻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扇大千世界的百叶窗,阅读就是一种眺望!目力 所及,心驰神往。我幸福,因为我是读书人。
因读书而幸福是一种纯洁而又廉洁的幸福。它依赖于外部物质世界的少,而成就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多。它不需要一百平方米的客厅,也不必面对紫檀木的 写字台,一把小小的竹椅就构成一个富有的天地。一卷在握的惬意千金难卖,而在任何地方,都能将阅读的愉快进行下去。只要你心无焦躁,闹市里便没有喧嚣。难 怪有人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对于真正的读者来说,只要有好书可读,人间便没有痛苦难耐的时光,也没有卑微无助的地位,更没有忐忑不安的窘 况。长期、持久、专注、全身心投入的阅读,在强化理性、提升意志、增加涵养的同时,也使人更具有生命的尊严感。阅读,使人成为人。
文字是文明之母。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我们不正是踏着书本的层层阶梯,走向高耸入云却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圣殿,从此,懂 得珍重心灵之所珍重,礼赞智慧之所礼赞,成为可以用抽象思维追寻宇宙真理,也可以用肉体痛楚兑换科学信念,还可以为人类之爱和福祉而献身的高贵生灵。从基 督到孔子,从苏格拉底到布鲁诺,从卢梭到伏尔泰,从莎士比亚到托尔斯泰,从爱因斯坦到霍金,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人类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浸染着泛黄的书 香,通过一页页书籍向我们微笑,和我们攀谈,令我们感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听到,基督在讲“心灵纯洁的人有福”,孔子在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我们不知道,是从那字里行间,站起来一个个先贤呢,还是每一位先贤,就是一本沉甸甸的巨著。
读书,是一种学习方式,但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学校里的学业结束了,但是,阅读并没有结束。生命有多么长久,阅读就持续多久。世上货真价 实的知识,是需要一个人完完全全地贡献出自己来,才能获得的宝物。“朝闻道,夕死可矣”。但是,“道”深且广,皓首穷经不足以穷尽。于是,人是轻易死不了 的。一生学习,一生著述,生年有限,但学习和著述却永没有完结之日。每一位著作家的书,不管这作者多么伟大,也都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链环,需要与其他无数 链环相连接,文明就是这样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文明的,还有书香之家。一个家庭里没有书籍,就好比一盘菜里没有放盐,没有放盐的菜没有味道,没有书籍的家庭 没有格调。18岁在工厂学徒时,我把平生第一次领到的月工资,全部买了书籍,除了挎包,大衣口袋、外衣、裤子口袋全都被书塞得满满。当我志得意满地回家 后,母亲气得埋怨说:“好了,将来你就吃书、铺书、盖书!”
——是呀,“吃书,铺书,盖书。”为什么不呢?不读书,我们会永远有一种饥饿感;不枕书,就进入不了甜美的梦境;不求知、不学习,就仿佛自己永 远是衣不蔽体的野蛮人。一文不名,无须惭愧;胸无点墨,才是耻辱。有人说“人一开口,上帝就发笑”;我想说人一阅读,天使就降临。读书的妙味,只有读书人 自己能够品味。什么“穷酸文人”、“白面书生”、“书呆子”、“太书生气”等等——随便你怎么称呼我吧,我全都受用,并感谢褒奖。在我眼里,凡是和文字、 书籍有些关联的事物和人物,都是不可小觑的存在,笼罩着神圣光芒,值得顶礼膜拜。既然文字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奇妙、最有价值的发明,既然语言文字的运用是 人类开化的标志,那么以文字为生并能鲜活表达文字内外含义的文人,难道还不伟大吗?植物被阳光照耀,人类被书籍熏陶。假如有人毁灭了一切,却留下书籍在世 界上,那么,人类就还有希望。假如有人毁灭了一切,却留下一颗文心在天地间,文明就还有期盼。我们实在想不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还有什么能比书籍更可 爱,更值得用心灵珍藏。
而心灵的图案,确实就出现在特制书籍的封面上,作为美好的世界图书日的标志,豁人眼目。4月23日——世界图书日,有人也称之为世界读书日,既 是作家塞万提斯的忌日,又是诗人莎士比亚的诞辰,起源于西班牙的巴塞罗纳,自从199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以来,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给了它百分之 百的重视和礼遇。在巴黎、伦敦、东京、纽约,在柏林、哥本哈根、多伦多、雅加达,人们或者集会演讲,或者设坛对话,或者作文比赛,或者相互赠书,庆祝形式 活泼多样,并提倡减少商业色彩,以读者为本。最有趣的,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阅读马拉松”活动,有百位作家参与,轮流同两分钟时间,朗诵小说《堂吉 呵德》。善待读书日,就是善待文明,善待人类自身。作为一个读者,谁能够在举世为之祝祷的世界读书日依然无动于衷呢?快打开你面前的书籍吧,用畅快的阅读 来享受和释放读书日的欢欣。欢乐吧,我的读者朋友们!
但我不能只是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因为阅读有时不免伴随着像苦役犯一样的沉重与辛劳。阅读是快乐的,但是,只是快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阅读。为阅 读的娱乐而阅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完全没有为探索和表达某个问题而苦苦思索的重负,你没有一个严酷的生活现实摆在面前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付,没有 出生在一个相对落后贫穷的民族和国家让你为她的现状和未来忧心如焚,没有一种无时不在纠缠着你的东西方文化隔阂与冲突的下的重建本土文化尊严的使命感,也 没有从事笔墨生计从来都没有为自己已经殚精竭虑的文章依然不尽人意而惶恐不安。而所有这些,都让我幸运地遇到了,不可回避。说是幸运,绝无调侃之意,因为 读书使我明了生活就意味着挑战,而我喜欢。阅读,就意味着劳作,而我热爱。
读古文、读外文,都是乐在苦中、苦中作乐的生活体验。我说读书是生活体验,是因为我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既然生活福祸并存、苦乐参半,那么 读书也就在所难免。读书忌“偏食”,不能只读今人书,不读古人书;也不能只读母语书,不读外语书;还不能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不读其他让自己兴致不大 的类型的书。要养成相对完善而健全的理性气质和人格,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文化人,要让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表述具有世界眼光和历史意识,就必须充实、平衡自 己的知识结构,让它不偏不倚,那么,陌生、枯燥、艰深的古文和外文,就是横亘在我们面前、必须努力去征服的大山。而早年的学人、学者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 样。如陈寅恪、辜鸿铭、严复、梁启超、钱钟书、鲁迅、巴金等等,无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书籍有一个需要注意特点,越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我们遥远的, 越值得我们亲近。因为,那是经过岁月淘洗的文字真金,是为整个寰宇所认可的文本遗存。它们所给予我们的,是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财富。
不错,“人是人所读”。想想吧,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干,把一生的光阴都用来读书,在数以亿万计的图书中,我们又能读完几本几页?因此,聪明的人, 绝不会把一次性生命的珍贵时间,浪费在垃圾文字的阅读上。读经典之重要,在于我们有志要过经典人生。经典著述,能够提升人,能够通过有灵性和悟性的阅读, 延伸人的感知和认识范围,拓展人的眼界和胸襟。而经典人生,意味着我们要与这个世界和整个人类社会,建立尽可能广泛和深刻的联系,尽可能从积极的层面去影 响周围的人,促进世事人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并在人性和理性完美的结合中体验丰富的生活,也被生活所体验。阅读,的确是我们和他人(古今中外所有人)建立亲 密联系的最佳方式之一。精神的末梢,随着翻开的书页而延伸;思维的细胞,随着阅读量的加大而丰满;思想的触角,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敏锐;感情的脉动,随着阅 读的兴奋而勃发。阅读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阅读者关注自己和自己的远亲近邻、乡里乡亲。第二层次,是阅读者开始关注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第三层次,是阅 读者懂得自己是人类一分子,世界一公民,因而关注人类的命运,人类的苦难和幸福,透彻地侵袭他的肺腑。
读书的好处,还远远没有被现代人所认知。图书之与人生,本该有更大的作为。比如,阅读能够美容。不是都说四十岁以前容貌丑陋归咎父母、四十岁以 后容貌丑陋咎由自取吗?我相信是这个道理。而读书,能够增添你的风采神韵,调和你平日过于紧张的表情,疏通你面部的毛细血管,聚焦你懒散黯淡的眼神,光洁 你不太平滑的前额,捋顺你未展的愁眉。未见那些年迈的睿智学者个个褐发童颜、容光焕发麽?显然,他们从不到美容院去美容,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饱啜书香的 原因,长期有规律的阅读在发挥作用。古人早就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这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会使面容和举止一并优雅可爱,受过严格语 言文字训练的嘴唇,就像涂抹了唇膏一样,丰润鲜亮,口土芳香。“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大概也是阅读能够美容这层意思。只是我们如今强调的不够。再有,读 书能够延年益寿。从平均值来看,脑力劳动者明显比体力劳动者的寿命要长。人老先老脑,而读书人因不断地阅读而减缓了大脑老化的进程,所以每每能颐养天年。 年轻人,也同样可以从阅读来增添自身的魅力。古希腊曾经举行过一次选美大赛,进入最后决赛的几十位美女中,到底该由谁来夺取桂冠呢?结果大出人们所预料, 一位入神的捧读一本书的美女成为最佳。你没有注意过吗?在校园的绿草地上读书的女孩儿,最有雕塑感。这样看来,美人之美是其在读。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是 作为强壮男性出现的,而那有一个思想者是不读书的呢?
何止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相信,没有书籍,没有阅读,人类那敏感的心灵就没有地方安置,也没有幸福可言。若无书籍,不愿生此世界。而每 一个凝神阅读的夜晚,都是生命中最最难忘的良宵。人的尊严感何来?它源于思想。思想何来?源于文字。文字何来?源于纸张。纸张何来?源于苇茎。于是,思想 家帕斯卡尔在他那本《思想者》中说:“人是一根苇草,脆弱易折的苇草,但是它是有思想的苇草。”因而伟大。而古埃及人也正是用芦苇造纸,书写文字。苇草之 与文字,是两相交融的生命。这就是说,我们要在生命里融进文字和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离开了书籍和书写,我们就会遗失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遗失自我。我相信, 自己有两个生日。因为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物质的、肉体的生命,一个是精神的、智慧的生命。偏巧,我的两个生日,都是23日,只是月份不同而已。我物质生 命的出生日是9月23日,而精神生命的出生日是4月23日。让我们以生命的名义,来记住这个世界图书日吧!同时,也记住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人如其所读。
0 评论:
发表评论